曾经,接触过一位全职妈妈,她总是都觉得自己没有做好家庭和孩子的教育。
每当孩子稍微表现出一些学习上和行为上的不如意,她就大发雷霆,也常常自责和焦虑。
尽管从客观上来讲,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差,甚至比较优秀,行为习惯也正是处于需要培养和形成的年龄阶段。
但是这位妈妈总是非常焦虑,好像孩子的成绩不理想、习惯不好,都是因为自己错,是因为自己没有教育好孩子。
就像这位妈妈一样,我们大多数人被各种成功学、励志故事、完美人设“洗脑”,也总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,我们可能会有“我应该做得更好”这样的想法。
这些外在和内在的声音无形中给我们施加了巨大的压力,让我们觉得自己必须不断变得更好,才能符合社会的期待。
然而,真正的成长和幸福,往往源自于内心的自我接纳。
自我接纳,并不意味着对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视而不见,而是指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,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接纳自己的全部。
这种接纳,让我们能够摆脱外界评价的束缚,更加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梦想。
心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“自我认知”,它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了解和评价。
当我们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,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时,我们就能够建立起健康的自我认知,进而实现自我接纳。
这种自我接纳的力量,能够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,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信。
此外,自我接纳还有助于我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。当我们能够接纳自己的同时,也会更加理解和接纳他人。
这样的态度,能够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加真诚、坦诚,从而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和信任。
那么,如何在生活中实践自我接纳呢?
1. 要有意识地和有目的生活
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有明确的目标和追求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在生活中保持方向感,不被外界的纷扰所迷惑。
我们应该主动选择目标,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。这种有目标的生活方式能够让我们更加充实和满足,从而增强自尊和自信。
2. 我们还要学会自我负责
对自己的幸福负责,意味着我们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,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命运的安排。
很多事情也许不是我们的错,但是仍然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。这种态度能够让我们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,从而增强自尊和自信。
3. 正视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
当前社会热点中,不乏关于“完美主义”、“焦虑症”等话题的讨论。这些现象往往与人们对自己的过高要求、过度追求完美有关。
而自我接纳,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剂良药。它让我们学会放下对自己的苛求,以更加轻松、自在的心态面对生活。
接受现实,意味着我们要正视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。失败、挫折、情绪的低落,这些都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部分。
完美主义者往往难以接受这些不完美的现实,他们试图逃避或掩盖这些问题,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。
而当我们学会接受现实时,我们就能够坦然面对这些挑战,从中汲取经验教训,不断成长和进步。
4. 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
接受现实,也意味着我们要欣赏生活中的美好。成功、喜悦、成就感,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宝贵财富。
完美主义者往往只关注那些未达到完美的部分,而忽略了这些美好的瞬间。而当我们学会接受现实时,我们就能够更加珍惜这些美好的时光,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。
5. 拥抱生活全貌,以一种更加全面、包容的态度来看待生活
生活既有成功也有失败,既有喜悦也有悲伤。这些都是生活的组成部分,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。当我们拥抱生活全貌时,我们就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活,更加珍惜每一个瞬间。
追求完美是一种理想状态,但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往往无法做到完美无缺。
因此,我们需要学会放下对完美的执着追求,转而关注如何在现实中实现最优表现。
同时,我们还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期望值,不要给自己过高的压力和要求。
总之,自我接纳的力量是巨大的。它让我们能够摆脱外界评价的束缚,以更加自由、真实的态度面对自己和生活。
当我们学会接纳自己时,我们会发现,真正的成长和幸福,往往源自于内心的平静和满足。
所以,让我们放下对自己的过高要求,勇敢地接纳自己的全部吧!因为,我们“不需要”变得更好,我们只需要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撰文丨杨沛 北辰心理健康发展中心心理咨询师
编辑|邓宇